内容:
从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以来,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,私车的数量也随之与日俱增,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部车,私家车已经不再是奢侈品的代名词,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了。随着车辆的增多,老小区停车难问题也就日益尖锐且普遍存在。很多的老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由于建设的早没有配套的停车位,为了停车小区居民真是煞费苦心:有的在地上打两个铁桩,中间用锁拴上铁链,将公共用地变成了自家停车位;有的将车直接停于小区绿化带上;还有的甚至直接将车停于小区外面马路旁……这些停车方法用一个“抢”字一点也不为过。这些做法不但侵犯了小区内其他住户的利益,影响邻里和睦,破坏了和谐的小区环境,更是加大了交通压力,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成本,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。那么如何来解决我们老小区居民所面临的停车难问题呢?
建议一:小区附近的单位或停车场一到晚上就会有很多车位空出来,小区的车主可将车子开过来“借宿”,只需支付适当的停车费。
优点:错时停车,可以提高车位使用率,综合利用社会资源,这类场所大多监控、巡逻等安保措施齐全,有利于停车安全,且经济实惠,易于推广。缺点:不是每个老旧小区附近都有适合的场地,且前期沟通很关键,最好是居委会、街道办事处等“当家人”代表小区业主与停车场方沟通,并约定责任和义务,不要给日后爱车丢失、损坏等埋下隐患。
建议二:小区内的便道旁,在不影响通行和消防通道的前提下,画出停车位供业主晚上停车使用。
优点:可以部分弥补小区停车位不足的问题,爱车可以停在家门口,出入方便,且小区有自己的物业管理,不存在沟通不畅等问题。
缺点:占用小区部分道路空间,影响业主出行,且需要专人指挥管理。机动车停放在道路一侧,易发生剐蹭情况,安全系数不如专门的停车位。
建议三:将小区内的草坪铺上带孔的地砖,改造成草坪停车场,或者在停车场上方架设花架,种植攀爬性植物,使停车场上方形成“绿廊”,有效解决被占绿地的“补偿”问题,而且使社区的绿化景观更加丰富和立体,既保障了绿化又充分利用了小区空间。
优点:小区内的草坪改成草坪停车位,保留了部分绿化面积,也增加了停车功能,可以有效利用小区空间,实现了家门口停车,可以解决停车难、停车占道堵路等问题。缺点:减少了绿化面积和植物数量,对于小区绿化效果等会产生一定影响。而且草坪面积有限,可开发成车位的面积有限,随着机动车数量增长,还需继续探索其他停车办法。
建议四:政府应当采取多渠道、多主体的建设方式加大停车场配建力度,在住宅小区周边合适场地(如人民广场、学校操场)建设公用地下车库,以缓解社会和小区晚上停车难。建议最好是双层机械车库,充分利用空间。优点:此类场地所建地下停车库规模一般都比较大,有时能够解决周边几个小区停车难问题。缺点:此类工程须纳入政府城市规划,从规划到建成时间相对来讲较长,难解燃眉之急。
建议五:向香港、澳门等地区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学习,开放一部分城市道路停车,在一些车流量不大的城市道路上,允许车辆在夜间7点至早上7点单边停车,并由专人看管。优点:夜间停车场基本不影响交通畅通,充分利用了道路资源,缓解了停车难、乱停车问题。缺点:此类道路停车场容易造成剐蹭等问题,需由政府出资专人管理,并配备道路摄像头。
总之,解决老小区停车难问题政府重视是前提,居民素质提高是关键,开僻停车位是手段,集各方力量方能让我们回家停车不再难。
|